第六百七十二章 历史的真相(2 / 4)

加入书签

从隋唐的历史角度反推,李阀很可能在杨氏被作为叛徒驱逐出关陇军事集团后,代替杨氏成了关陇军事集团新的代表。

不然。在杨坚当皇帝的时候,也不会传出什么‘木子李,坐天下’的传言,结果八大柱国之一的陇西李氏,遭受杨坚的凶残打击,最后不得不与李渊所在的太原李氏联宗,白白便宜了李渊一家子。

连坐镇边鄙之地幽州的林沙都能隐约看清这些,作为皇帝的杨广,又哪能不知道这些情况?

这些年三征高句丽失败,不仅严重消耗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实力,同时也让杨氏皇族的势力大减,已经没法继续压制李渊出头。

而这次雁门关之围,阴谋痕迹太过明显。

朝堂上,私底下。还有地方的影响力上,胡汉之争都到了白热化阶段,差不多快要刺刀见红分出个生死的时候。

南北朝时期,鲜卑贵族几乎控制了华夏北方政权。

其所形成的鲜卑贵族集团,极度排斥汉人。在北方采取各种胡化手段,对汉人实施严厉打压政策。

加上时不时的大屠杀,北方汉人的数量一度锐减,甚至不如胡人数量的十份之一,也就在那时鲜卑与汉人之间结下血海深仇。

至北周期间,由鲜卑贵族逐渐演化而来的八大柱国,也就是所谓的关陇军事集团掌握北方政权,依旧排斥汉人进入其权利核心,与南方的汉人关系几乎形成水火不容之势。

要是没有内鬼的话,突厥想得到杨广北巡的具体路线,又岂是那么简单?

要是没有内鬼的话,一干边关重将又怎么可能‘集体失聪’,突厥那么大动静都没发觉?

就连林沙这位坐镇幽州的平北将军,都通过魏刀儿这个反贼魏刀儿那,知道了突厥调集兵马将有大动作,暗中还给杨广递过这方面的情报。

而与突厥有过多年作战经历的大隋边军,不可能一下子成了聋子和瞎子,对突厥的举动一点都没察觉,最后都要嫁去突厥的义成公主提醒,这才惊觉突厥方面的异常吧?

这也可能就是,真实历史上杨广从雁门关脱围后,所说的‘不安全’的具体原因所在吧。

也就是说,北方政权真正的权利核心。从来就是关陇军事集团,至于所谓的五姓七家,其中除了隶属于鲜卑后裔的陇西李氏之外,其余几家只是笑话而已,只有在太平年景才能发挥出其深厚底蕴。

这也可能是,后来五姓七家中的几家,在唐时不鸟李氏皇族的重要原因。他们都是汉人世族后裔,与胡人出身的李氏皇族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作为八大柱国之一的杨氏,乃是关陇军事集团之中,唯一由真正的汉人世族转化而来。杨坚能安稳坐得帝位,少不了关陇军事集团的支持。

可是杨坚在当上皇帝后,迫不及待将鲜卑姓氏‘普六如’,改成本家汉姓‘杨’。这一下可就触犯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底线。

本来杨氏作为关陇军事集团的代表,可是自从杨坚改了汉姓之后,被关陇军事集团视为叛徒,其代表身份自然没法继续担纲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