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系统重磅升级智云生命体(3 / 4)

加入书签

简单来说就是意识要传输得更快,大脑也要接收得更快。目前来看,传输提升的难度不算特别大,无非就是增强带宽,增大瞬间通过的数据量。

麻烦的是如何大脑的接收能力,人类的神经都是差不多那么粗细的,“神经大条”在这项技术当中并不是一句骂人的话,反倒是种优质的条件。

方向有了,那就开干吧,方法就是从基因层面下手,不断筛选出神经大条的基因,这样才能保证接收思维意识的时候脑子不被弄成白痴。就这样,基因开始了循环反复的逆转录,只要达不到要求,统统从头再来。

另一个办法就是想办法开发大脑的能力,让人类的大脑可以瞬间处理更大的信息。而这一点算是辅助手段。但在实验的前期,这个手段反而是主要手段。

必须通过药物刺激,物理刺激甚至是手术手段来让大脑更加的强健,直到最后能承受希意识的瞬间传输,再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基因选择的最终结果。

先不说伦理道德的问题,一个顶尖的科学家跟自己的分身同时开展科研活动,那是什么效率?五个爱因斯坦凑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不过这件事暂时不能做,到了那时候,问题会很多。

军事方面也是如此,一个顶尖的战士,有了备份,即便不小心牺牲了,那么就把意识传导进新的肉身当中。

祖国,家人不再悲伤,也不用再花费巨大的代价重新培养一个超强的战士。再说长远一点,同时把思维放入许多备用的肉身当中,那么在战场上谁又能赢得了?

航天航空方面的应用同样值得期待。宇航员是不容易培养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科学家上去。那么就可以让分身上太空,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都不用怕。即便发生火箭去火星探测都可以考虑。

这种探测可以变为单向航程,去了不用回来,免得还要考虑派飞船去接应。

两件事情目前互不干涉,但是最后肯定要交织在一起。

眼下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建立精准的模型,最大程度的摹拟人类的大脑,然后再进行模拟的意识传输。这件事反倒不算特别难,虚拟世界已经能够很准确的将人类的特性投射进来,已经实现了虚拟看病,这点事情还是能做到的。

经过不断地调试和计算,长天科技找出了目前的差距。

“之前我们做过类似的实验,朝着大脑导入意识,过程非常漫长,而且很是痛苦。如果都能像生物芯片就好了。我们其实可以提前给备份的生命体移植生物芯片,等需要用的时候,启动那边的生物芯片,这样一来,另一边的意识也能同时备份了。”

《火星营救》只是电影,这玩意根本靠不住。

派飞船去接就一定安全了?当中就没有陨石?就没有强磁影响?

那智能云生命体与现有的技术有什么不同?看上去就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组合而已,毕竟备份意识和制造新生命体现在长天科技都能做到了。

关键差别就在于要求不一样。智能云生命体的肉身需要特别定制,要保障大脑能承受瞬间导入的大量意识数据。

瞬间承载的上限取决于该项技术的等级,这是一个配套的科技,包括了意识和生命体改造的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