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帝国之患(1)(3 / 3)

加入书签

群臣不知皇帝为何忽然发出这样的感叹,但只能俯首称是。不过心中也多有些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大明兵锋何止强了赵宋百倍?大明不去找鞑子的麻烦就已是天恩浩荡了。

“皇上高瞻远瞩,所言引人发醒!”通政使辛彦德在群臣末尾忽然开口道。

“哦?你有何感想?”朱允熥笑道。

“宋亡于徽钦二帝,亦是亡于安乐不思进取!”辛彦德说道,“更是亡于新旧党徒之争!”

说着,迎上朱允熥的目光,“党人内斗,使得国家政令不畅,人心分散。而高宗偏安江南之初,若想保全基业首当其冲要面对的,就是新党旧党的相互口诛笔伐之事。守旧派改革派,北伐派议和派争斗不断。金兵大兵压境时,尚可上下一心。金兵班师之后,又固态萌发。臣说句不好听的,莫说是高宗那样的中平之主,即便是宋太祖太宗再生,亦无办法!”

历史上闯贼攻破京师,崇祯帝上吊殉国,倒也不失骨气。可用立福王为弘光帝的南明呢?

同样是半壁江山,南明的先天条件可比赵宋好太多,起码大明二百多年一直是两京的建制,文官官员班底犹在,而且江南豪富,无论是动员能力还是经济能力都要比南宋好了许多。

可结果呢?

说南宋没骨气,那么南明君臣怕更是一言难尽。

满清乾隆帝曾这样评价过,岳武穆以忠智出群之才,率师北驱,所战皆克。而以十二金牌召之班师,独不知为高宗者,果何心哉?

“嗯,说的对!”朱允熥赞许道,“党争!”

意思就是,铁子你咋想的?

明臣立福王于南京,未尝不可比宋高宗之南渡。然史称高宗恭俭仁厚,继体守文则有余,拨乱反正则不足。其初立,尚可有为,继乃偷安忍耻,匿怨忘亲,以致贻讥天下。若福王则昏庸无识,声色是娱,始终昧于宴安酖毒之戒,自诒伊戚两君相较,福王实不及高宗远甚。

人家说宋高宗,顶多是瞧不起赵构没有雄心壮志。而说起南明弘光,则满是嗤笑。

其实准确的说,嗤笑的不是南明,而是已经烂透的大明,还有离心离德的大明君臣,只知道窝里斗的汉家的士大夫群体。

“前朝赵宋旧事,我朝也应当引以为戒!”朱允熥感叹道,“莫以为我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可以高枕无忧,忘战之心不可有,更要居危思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