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临安来人只剩一夜(2 / 3)

加入书签

牟子才也知晓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所以尽量从中缓和,避免气氛太过尴尬,赵京尹也感恩于杨璟,对杨璟也多有褒扬,这些个老文官们才没有太多的冷脸。

杨璟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的志向从来都不在于那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甚么意气之争,更没有任何兴趣要跟这些老文官计较甚么。

杨璟展现出来的低姿态和随和,也让这些老文官找不出甚么茬子来,这场见面也就平平淡淡过去了。

虽说如此,但杨璟还是从中感受到一股山雨欲来的不安。

因为这些人来到巴陵,是催促使节团快马加鞭,抓紧时间入京面圣,这实在有些出乎常理。

这就是清高的大宋文人,如果识字就叫读书人,那这样的读书人也未免太过掉价了。

这也是杨璟为何在大理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但赵京尹等人乃至于朝廷,都不愿意让杨璟当这个英雄的原因。

在文官们的眼中,乃至于在朝廷的眼中,赵京尹比杨璟更加符合英雄的形象。

这种外交事件,就应该像张仪苏秦那样,就应该是满腹经纶的正经读书人,用天朝上国的礼法教化,用才思和智慧,用我大宋王朝积攒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折服那些化外的蛮夷!

而像杨璟这种打打杀杀,大肆推举军事上的功劳,会让整个帝国的军人变得躁动不安,如果让杨璟这样一个偏向于武将的人成为了英雄,大宋的武将们将振奋不已,文官们会压制不住!

面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情,即便大宋已经积弱,人都说弱国无外交,但其实还有不少国家的使节团,整日在临安城里待着,就为了等着见大宋皇帝一面。

许多小国的使节,甚至在临安住了好几年,积蓄花光了,跟叫花子一样赖在宾馆里头,也不一定能够见到皇帝一面。

其中一些使节,因为见不到皇帝,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跟着大宋人做做生意,一不小心成了大财主,索性连使节都不当了,也不回国了,直接在大宋住下,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似大理这样的国家,素来仰慕大宋,与大宋又有渊源,接受过大宋的册封,往来贸易也频繁,而且国土面积大,国际声望也不低,今次又有击败蒙古人的事情,往后还要跟大宋结成攻守联盟,无论军事经贸还是文化,都急需构建合作关系。

这样的使节团,大宋自然是非常欢迎的,但即便是如此热切的欢迎,对于大宋这样的礼仪之邦而言,也需要经过一整套繁复的程序。

而且眼下大宋内部的矛盾也非常的激烈,甚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再加上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对官家的身体状况都很清楚。

一旦官家出现甚么突发问题,亦或者朝堂上的斗争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竖立起来的大英雄杨璟,就会成为压垮这个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祖皇帝正是为了稳固皇族的权柄,才杯酒释兵权,解决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提升文官的地位,打压武将,同样是为了稳固江山。

武将出身的太祖皇帝,因为深知武将对国家有多么巨大的威胁,而刻意打压将他扶上皇位的武将,听起来有些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意思,但打压武将与不杀文官一样,都是每个大宋皇帝的共识。

所以也就怪不得这些文官中的文官,会如此这般看不起杨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