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2 / 6)

加入书签

张居正拿过了奏疏,颇为平静的说道:“征战靡费颇重,国事繁忙之时,大司徒理应为国考虑才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只需要遵循内阁和司礼监的批红,落印,就可以维持帝国的运转和缓慢衰弱,奏疏抵达御前之前,内廷、外廷已经斗出了结果。

七万两银子,放在国初,够拔三万多次皮了,今非昔比,作为陕西地方的一地长官,这个贪腐数字,其实还在朝廷的容忍范围之内。

但是褫夺官身功名,便彻底没了机会,这是很严厉的惩罚,这是否定了他们的前半生,十年寒窗苦,如梦幻泡影。

贪腐的情况有很多种,张居正就是个贪官,很多时候不贪不能办事,张居正可以理解下面人的难处,在大环境都贪腐的时候,你不贪你就是异类,但贪了还办不成事儿,就不能怪张居正不留情面了。

“让顺天府严查奸细就是。”张居正下令严查,即便是知道查不出什么结果来,仍要严查,因为要找北虏的间谍,张居正写好了浮票,让土蛮汗的儿子包延(布延,土蛮汗长子,改名包延)前往开平卫安定人心。

从种种蛛丝马迹看来,这次的放火,是北虏人干的,此时土蛮汗死在了大明的京师,对俺答汗最是有利,大明接受了土蛮汗的投降,宗主大汗却死在了京师,俺答汗只需要打出为宗主大汗报仇的旗号,就可以笼络人心,可以让草原人拧成一股绳,可以让大明的后院着火。

通政司的权力完全来自于通衢政务,只言八件事,权力得到了极大的限制,慢慢的,通政司的权力便归了内阁,而内阁大学士,本来只是皇帝秘书的存在,逐渐变成了大明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大明对土蛮汗的地盘,王化程度极低,一旦土蛮汗死了,这些被统治的地方,恐怕要闹出不小的动静来。

最近王国光饱受攻讦,但这位帝国次辅并未上书陈情,现在王国光做出了选择。

现在,王国光要走了。

此言一出,整个文渊阁陡然安静了下来,吕调阳重疾致仕住到了西土城之后,王崇古成为了次辅,王崇古这个次辅不在文渊阁坐班,所以实际上的次辅,就是王国光。

入京徐行提问,是拷打贪腐所得用在了何处,追回赃银,说是拷打,其实就是审问;革罢回籍听用,还有起复的机会。

王国光欲言又止,王一鹗在奏疏中说王府内无人居住所以没人伤亡,王国光本来打算问问怀义王土蛮汗在哪儿,后来稍加思索,跟自己又没关系,知道那么多作甚,干脆就没问了。

嘉靖二十三年,王国光中了进士,当年继母曹氏去世,王国光只能赶忙回乡丁忧,丁忧的二十七个月里,他的妻子张氏已然离世数年,在丁忧结束之后,他想找个继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连家都没齐,是劣势,是不能进步的,王国光想要进步。

张居正打开了奏疏,顺天府丞王一鹗,上奏了一件事,怀义王府大火,放火是一种后患极少的作恶手段,因为大火之下,所有的罪恶都被烧的一干二净。

帝国庶务的部分决策权在内阁、司礼监手中,但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如果皇帝不满意,可以自己批阅拿出意见来,内阁看完之后,如果不同意便封驳,同意就办事。

王国光提笔:二人少有壮志今入歧途,克终之难,入京徐行提问,革罢回籍听用。

俺答汗在战场上打不过戚继光,无论是京营先锋的试探,还是大同防线,俺答汗都吃了亏,大明的推进不急不躁,俺答汗找不到机会,就把主意打到了朝廷里,试图从内部阻止大明军的前进。

国事正是繁重的时候,他也没说生病,更没有精力不济,但人要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王国光这段时间压力很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