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3 / 6)

加入书签

“臣等谨遵圣诲。”张居正带着群臣俯首领命,文武不是矛盾的,文武从来不必对立而谈,也不是此起彼伏,此兴彼衰之事,但士大夫们总是在刻意制造这种对立。

三方互相节制,就是个混沌的三角套,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私下结盟,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踩着他的脑袋上位,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为猜忌链可以建立。

张居正带着群臣见礼,十年如一次,朝堂上的人来来去去,陛下已经春秋鼎盛,帝国的一切都欣欣向荣,唯独当初那两片乌云,已经遮住了半边天,一个是陛下读书读的太好了,一个是陛下不务正业。

“潞王大婚的仪程已经确定。”张居正掏出了一本礼部奏疏,万众瞩目的潞王大婚已经筹措完成,依旧是皇帝节俭风格的大婚典礼。

“谨遵陛下圣命!”朱翊镠兴致勃勃的俯首领命,为了下半生的幸福生活,他也不会停止习武的。

朱翊钧是实名羡慕这个弟弟,他这日子过得,真的是非常幸福。

换成是要脸的读书人,怕不是致仕,而是直接自缢了,活着简直是太羞耻了。

这骂的确实难听,洪思齐三十四岁的人了,满篇奏疏都是童子启蒙背诵之物、偷偷销毁不要被人看到了笑话你学识浅薄、看不懂别人文章,可以读读杂报,增加一些学识。

可相应的,万国美人一共十二人,这玩意儿各国进贡了很多。

万士和不由的想起当年自己被皇帝训斥的画面了,真的是往事不堪回首,但陛下从来没这么骂过他,只是骂他是个贱儒,那时候的万士和的确是个贱儒,这一点万士和也不否认,但他后来比王之诰还要勇敢的留在了朝堂上。

关键是,陛下骂得对…

那时候监察之权一家独大,归都察院掌控,后来有了振武,武将有了事权,奏疏不用在兵部扣押几日再上奏,又有了提督内臣,三方节制之下,宣大卫军、李成梁家丁,立刻就没了空子,要么接受朝堂监察,要么去死。

“致仕就致仕吧。”张居正写好了浮票,将奏疏递给了冯保,送到了御前。

朱翊钧准许他致仕了,挨两句骂就致仕,人万士和挨了那么多次骂,照样顽强的像野草,而且茁壮成长了起来,没点抗压能力,当什么官?回家卖红薯去吧。

朱翊钧将奏疏递给了冯保,开口说道:“兴文,提倡文治,致力教化,立学兴文,本是好事,兴文为何要匽武?兴文之时,为何不能振武?永乐年间,即北伐鞑靼,又修永乐大典,将文武对立而谈,本身就是一种混淆是非之言,仅朕亲眼所见,就有谭纶、殷正茂、梁梦龙、曾省吾等臣公,皆为上马武安天下,下马文治太平。”

“兴文匽武,日后不必再连用了。”

不敢点名,甚至不敢说京营有问题,所以这奏疏真的很怪异,不敢点名原因很简单,大将军领着八万精锐在外征伐,真的胡乱弹劾,惹恼了大将军,大将军带兵回京清君侧,谁顶得住?

其目的不言而喻。

冯保是个很合格的影帝,有些问题,他是真的不懂,有的是在藏拙,有的时候朱翊钧也分不清,冯保是不是在配合表演装傻充愣。

海瑞拿出了原本奏疏递给了诸位明公,明公们挨个看了看,就发现奏疏陛下是朱批的,洋洋洒洒三千五百字,一共十七条,一条有用的都没有。

群臣看向了皇帝陛下,当初那些假货,陛下居然还留着,二次利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