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铁钳包夹(2 / 2)

加入书签

用斯图卡轰炸在筑垒公事地带的分散敌军效果不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斯图卡只适合攻击行进或集结中的大队敌人或者重要的坚固目标,对于散开了趴在堑壕里躲躲藏藏的敌人,自然需要火力利用效率更高的办法。

“轰轰轰轰轰轰~”一阵犹如瓦格纳史诗歌剧开场鼓点一样节奏鲜明、回味绵长的密集爆响后,第一批的三架fwta-400呈品字形降低高度、进入法军阵地上空开始投弹,在不到分钟的时间里,在法国人的围城阵地上开出了一条宽达三百米、长约2公里的口子。

震撼!绝对的震撼!连同亨利吉罗上将在内的每一个法**人,都被这种气势磅礴的攻击方式震惊了。那些在目标地带依靠躲在同伴尸体堆或者坦克残骸下面侥幸逃生的士兵们精神失常一样地亡命奔逃,无法控制。

亨利吉罗知道自己完蛋了,在挨过了这阵轰炸之后,德军再次发动总攻的时候,法国人开始出现以团和营为单位成建制的投降,只有少数不知死的选择往南亡命逃窜,但是被往复扫射死在萨尔河中的法国士兵又何止万人。

最终,法国人的抵抗勉强支持了一天,当夜晚再次来临的时候,只有不到0个师的法军残部依靠夜幕的掩护渡河逃散,其余滞留在北岸的法国人在月2日的太阳升起之前全部投降,最终此役成建制歼灭法军超过0个师的兵力,法军伤亡达到了44万,被俘5万,部署在马其诺防线区的全部02个法国师仅存一半兵力,占法国陆军0%的兵力彻底消失了。

当晨曦露出第一缕曙光的时候,法国人在萨尔河北岸的部队的正面宽度已经从50多公里被压缩到了20多公里——可以说,除了法军兵力密集的萨尔布吕肯包围圈外,外围的5个师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打残打散,蜂拥挤压向萨尔布吕肯围城防线——当然也有更多的溃兵丢下武器减轻负重,企图徒涉或者游回萨尔河南岸当了逃兵。

南岸的法军尝试过进行增援,但是无一例外不是被打散就是因为没有估计好德军的进攻速度,在渡河的时候遭遇德军的半渡而击溃回南岸。

…………

亨利吉罗上将在萨尔布吕肯围城工事内,着远处遍地狼烟的失守阵地,德国人的反击居然如此犀利,在昨夜之前,自己还是萨尔布吕肯的包围者,到了现在,自己的东西北三面都是德国人的突击部队了,除了南面的萨尔河,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不惜一切代价孤注一掷拿下萨尔布吕肯,掠夺德军在萨尔布吕肯的补给物资后据城死守?这个疯狂的念头在吉罗上将脑中一闪而过,但是很快就被驱散了,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

月22日,在南线战事还没有落幕的时候,已经知道再顾及比利时和荷兰中立地位、坚持从南线齐格菲防线坚挺地带突击已经没有可能的贝当元帅和魏刚元帅只能选择了武力逼迫比利时、荷兰站队,允许法军从比利时和荷兰境内通过,绕过齐格菲防线的坚挺地带进攻德国,策应南线法军。

受到两面武力威胁的比利时荷兰两国终于无法再选择骑墙观风置身事外的态度了,被迫于月22日主动对德宣战,英法陆军立刻开进了比利时境内向东北方向进攻。仅仅落后英法军队不到一个小时,博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0余个师的兵力也随后不甘示弱地进入了比利时和荷兰境内,以荷比两国悍然破坏其永久中立地位,对德宣战为由,发动了“正义”的复仇之战。

“嗡嗡嗡——”一阵巨大的轰鸣从远处传来,亨利吉罗将军猛然从地下工事的气窗向外望去,一种巨大的轰炸机出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种有着6台引擎的庞然大物,虽然飞翔在高空让他无法估算其真实体积,但是他可以断言他从来没有到过这么大的轰炸机。

月份开始测试型试产后,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投入实战使用的fwta-4006引擎战略轰炸机在维勒安的软磨硬泡之下,以“实战才是武器最好的测试手法”,“目前萨尔区方向我空军已经掌握了绝对制空权,法国人的战斗机根本够不到我们”还有“让军备部的施佩尔部长把未来基尔湾潮汐电站投产后新增的电力产能有限供给给石勒苏益格铝业集团扩大生产”等等条件对戈林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最终戈林终于同意把这些测试性的试产轰炸机投入实战。

因为还是试产,数量只有二三十架,但是这种翼展接近50米的庞然巨物仅仅从精神上给法国人的压力就不可小视。它们在近距离作战的时候因为可以把大量的燃油吨位腾出来用于加装弹药,所以载弹量猛增到超过40吨,是ju-d的5倍以上,也是fw-90g轰炸机和斯图卡的0倍、20倍。

此刻,这些飞机上没有装载那些斯图卡和ju-d惯用的500磅~000磅的重型炸弹,相反使用了一些用刻槽铅皮捆扎起来的50磅小炸弹,在每一束炸弹的中央插入了一根定高引信药柱,会在000米左右的高度上爆破,崩断刻槽铅皮让小炸弹散落开来——当然,这绝对不是什么被命名为“集束炸弹”的非仁道武器哦。

一架fwta-400轰炸机,可以携带500~2000枚这种小炸弹,足以把二十个足球场面积的地皮粗略地犁一遍,对于现在已经被挤压到不到200平方公里狭小面积内的数十万法军,实在是再好不过了。更何况在fwta-400背后还例行公事地跟着数倍数量的ju-d中型轰炸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网游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