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之三雄16(1 / 4)

加入书签

胤禟创办医院,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在妇产方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他科系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原因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首先此时老百姓看病基本上的程序就是:找个郎中开药方,然后去药房抓药。先不论郎中的水平问题,仅以抓药来说,因为中药在这个时代几乎就根本没有成药,所以同一个药方,到不同的药房去抓,很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这种随意倒不是说药房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各种中草药因为产地、节气的不同,药效是有差别的。有些的差别甚至相当大。而这个时代的药房如果不是特别珍贵的药草,很多并不标明产地。此外许多的郎中也因为自己的水平问题,药方中标注的也不详细。总之即便是同一个药方,治疗同一个人,也常常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异。

胤禟创办的医院,虽然中成药还只研制出了有限的几种,但因为医院既能开方,同时也可以取药,而医生对本医院的药草也很熟悉,所以只要所开的药方没有错误,疗效一般都要比那些一般的郎中开药、药房取药的效果要好的多。

此外,胤禟创办了医院后非常强调,一是医生互相学习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是强调专科,以达到发挥个人专长的效果。这使得医院的医生们进步很快。特别是医生这个行当是个以事实说话需要大量实践的职业。靠单打独斗,一名医生即便从医一生,所接触的医例也是有限的。可是医院创办之后就不同了。大家是群策群力,而且胤禟要求所有的医生都必须养成写医疗记录的习惯。尤其是那些罕见的病例无论最终是否能够解决都必须详细的记录下来,存档。

这样,几年下来,使得绝大多数的医生们的医术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医学院培养的医生们也开始走上岗位,因此医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样又返过来促进了医生们水平的提高。而随着医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有越拉越多的郎中主动或者因为生计选择加入了医院,甚至许多原本对医院不屑一顾的名医们也选择了加入医院或者和医院进行合作。

第三十章愿望

看完老九的那封信之后,康熙并没有立刻对此发表评论。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马齐:“ 这次赈粮还顺利吗?”

去朝鲜赈粮的过程,人还没回来马齐路上已经专门写了奏章飞马汇报。马齐不知道康熙此时再问起,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用意。于是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回皇上。奴才这次的差事还算顺利。九阿哥接到旨意之后五天后,就准备齐了一万石粮食。最近几年辽东许多地方都种植了九阿哥派人推广的水稻,因此尽管今年辽东的收成一般,关外的粮食依然还是很充足。所以奴才又在盛京筹集了一万石,而在山东只调集了一万石。”

马齐走时,康熙定下的方略是从胤禟的粮行平价购买一万石粮食,然后从山东海运两万石。

马齐心下犯了嘀咕,康熙不会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吧?

因此,几年下来,医院已经走上了逐渐壮大的良性发展道路。随之,如今盛京医学院的规模也逐渐壮大起来。仅康熙三十六年就有九十八人新入学。而这些人全部都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有些是做过郎中的学徒多年,而有些则干脆已经是单独从医的郎中。而如今的医学院也发展出了三个系,一是临床。将来主要是作医生。二是药理学。主要是研究各种药物的药性,同时整理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药方。三是制药学,主要是制造成药。

这些消息胤禟基本上对康熙派来的四名侍卫没有任何的隐瞒。所以康熙所知甚详。当然胤禟这么做,也是有所图的。他所图的一是清朝的医疗水平实在是不高,但同时这个时代欧洲的医疗水平也不怎么样。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努力发展中医,建造完备的中医体系,也许将来就没有西医什么事了。

没想到康熙没有接着这个话题,而是忽然又问道:“朕听说现在辽东各地都有小九办的那个……医院,而且听说口碑很好。”

马齐进入上书房虽然时间还不算长,但对于康熙这种天马行空,说话时东一棒子西一榔头的方式已经基本习惯了:“ 回皇上。不仅是辽东。整个奉天,每个县至少都有一家医院。此外在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等各驻地如今也均建有医院。奴才听说现如今关外妇人生产八成以上都在医院,关外人治病也有将近六成人习惯了去医院。奴才听说现如今只有那些偏远之地离医院太远的地方郎中们的生意才好些。奴才回来之前还听说,漠南已经有部落来联系九阿哥,希望他去那里开设医院。”

“ 噢,是吗?”这些消息对于康熙来说算不上什么秘密,虽然因为几年前索额图的进言,这几年他冷落了胤禟,但是对于这个儿子,他还是很关注的。四位侍卫基本上每个月都要给他上密奏。虽然胤禟有些隐秘的事情例如小黑山岛的事情,侍卫们没有探知到,所以康熙并不知晓。又例如合和日本海贸的真实情况,康熙也不知道;例如胤禟船行的具体运作情况,康熙也不清楚;但这也怪不得康熙。因为康熙虽然重开了海禁,但是从骨子里他并不是一个看重海贸的君主,他依然将发展农业看作国家发展稳定的唯一途径,因此虽然他是个开明的君主,但清朝在他的治理下永远不可能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也因此,尽管康熙认为自己已经很重视胤禟了,但实际上他还是远远低估了胤禟的能力。仅仅凭借四个几乎是半公开的密探怎么可能看的住胤禟呢?

当然仅仅是胤禟表现出来的让康熙看到的一面,已经让康熙对这个儿子很吃惊了,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所做的事情已经比他其他的兄弟要强的多得多,这也使得康熙没有再去怀疑胤禟还有精力私底下再搞搞正。

医院的事情康熙早就知道了,而且可以说知之甚详。别的不说,奉天省的官员已经数次上报说是:这两年奉天的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了。这已经让康熙非常高兴了。当然婴儿死亡率这个新名词也来自于胤禟创办的医院。康熙一生子女众多,可是夭折的子女也多达十多个。皇家的医疗条件尚且如此,民间更不用说了。而妇女生产在这个时代的婴儿成活率实在不高,一尸两命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但另一方面,荒谬的是妇女生产如此重大的事情却又得不到这个时代真正的重视,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妇产的医生。助产依靠的大多只是接生婆。而这些接生婆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大多数人也都不识字,从事这一行依靠的只是口授相传以及自己的摸索。遇上难产,绝大多数的接生婆其实都毫无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