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偶见第56个民族(2)(2 / 3)

加入书签

面前小桌上的吃食,果然是饶考团长之前说过的烤猪肉、蒸玉米和蒸白薯三样,每桌一盘,吃完不续。

虎永刚说:“我看台上那些小姑娘,个个都很苗条啊。”

饶考团长说:“那是为了迎合你们汉人的眼光,挑选出来的,在我们基诺族人的眼里,她们并不美。”

宁静说:“那你们这里的审美观点和唐朝时候是一样的啊。”

谈笑之间,场上的演出已经开始,这边的吃食也全部摆齐。

场上演的是基诺族最具本族特色的大鼓舞,据说此舞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话中的’泸‘是指泸水,也就是现在的金沙江。渡过了金沙江,说明他就进入了云南境内;而’深入不毛‘的’不毛‘,并不是不毛之地的意思,是说他一直打到了’不毛‘这个地方。

据史学家考证,’不毛‘是现在缅甸’八莫‘这个地名的谐音。现在八莫的人家,几乎都供奉着孔明像呢……”

见他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宁静忙阻止他:“别显摆了,让人家笑话!还是听团长的吧。”

绕考团长忙说:“没事的,只要你们大家开心就好。”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很快来到了一个表演场地。

主持人介绍说,基诺族的大鼓,又称太阳鼓,基诺族语叫“塞吐”。“塞” 泛指较大的神灵。

基诺族把对神灵、祖先、生殖等的崇拜,都集中表现在对大鼓的崇拜上。传统上跳大鼓舞的时间一年只有两次,一是“特懋克”节,再就是“尼叭腊”祭祀活动上。

现在为了满足游客们的好奇,作为传统表演节目,奉献给大家。

(饶考团长事后给团友们解释,“特懋克”是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也就是过年,意为“打大铁”,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

以前基诺族的节日活动都以村寨为单位举行,没有统一的时间,大约在农历腊月间。具体举办一般由“卓巴”、也就是首席大长老)来决定,一旦“卓巴”敲响大鼓时,便意味着开始过节了。)

绕考团长说,我们在这里观看表演,同时解决午饭问题。大家按照我们进来的时候,分的小组号,找到自己的台子就坐。

虎永刚和宁静刚刚在自己的2号台坐下,那边的主持人已经登场,这边也有基诺族的姑娘们开始往各个台子上送吃食。

宁静低声评论,这边的女孩子,怎么都是矮墩墩、胖乎乎的。

本来他们夫妻之间,用的是家乡话在谈论着,也许是各地方言中的形容词都差不多,那饶考团长居然听懂了。

他笑呵呵地说道:“我们基诺族人的审美观念和你们汉人不一样,我们是以胖为美的。基诺族人以前生活落后,条件艰苦,谁胖就说明她家的条件好,家有余粮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