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2 / 2)

加入书签

"南海上书,刚刚到达。"

"老将军是何说法?"

"王翦老将军力陈封建弊端,力主郡县制。"

嬴政闻言哈哈大笑道:"知我者老将军是也!"

"听说《吕氏春秋》乃廷尉当年总纂,正当其人!"蒙毅也和了一句。

"好!廷尉主战。"嬴政一拍案:"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让廷尉孤军独战。"

"陛下毋忧,臣下自当妥为谋划。"不期用了新称谓,李斯自己也笑了。

"臣等与廷尉协力!"王贲蒙毅立即跟上。

"好!两制之争乃华夏根本,务求全胜!"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李斯王贲蒙毅不期然异口同声冒出一句久违了的老秦誓言,一时君臣四人的眼睛都潮湿了。片刻默然,嬴政喊赵高上酒。赵高捧来四爵老秦酒,君臣四人汩汩痛饮而下。饮罢,三人向嬴政躬身行了一礼,随后便匆匆散去各自忙碌了。

在嬴政君臣四人筹划之时,各署议治的消息也纷纷激荡开来。蒙毅总司中枢,络绎不绝的消息都是"本署多以封建诸侯为是,以郡县制为非"。蒙毅非但详细阅读了每一份呈报进皇城的议治书,还亲自赶赴丞相府、上将军府、大田令府、司空府、司寇府、内史府、博士学宫七大最主要官邸听了各方议治论政,几日奔波下来蒙毅对于种种纷争也大体清楚了。

蒙毅将各方意见写进奏章向嬴政呈递上来。蒙毅将各方意见进行了总结分类,将其间情形分了四类。其一,丞相府与博士宫之议,一致以吕学为根基,认定分封诸侯为安秦大道。其二,大田令等治事官署,多从经济民生出发,认为郡县制相较于分封制更易于凝聚国力民力,易于农耕河渠之通畅,多以郡县制为是。其三,郎中、御史、太庙令、太史令以及诸多皇族大臣,则多从传统出发,认定分封制利于族群血统之稳定延续,故以分封诸侯为是。其四,上将军府与国尉府最为特异,由于王翦不在咸阳,国尉府又一直由尉缭虚领而无实际长官,故吏员之议颇为别致:其中大多认为郡县制为战时权宜之计,若要安定天下则应当奉行分封制。

"南海上书到了么?"看完蒙毅的奏报,嬴政淡淡一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