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因后果(2 / 2)

加入书签

以常清道人的眼力,当然知晓齐德仲的出身来历,可是在飞云门中,齐德仲就是一名被掌门在雪夜中救起的弃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飞云门的一员。

作为修行传法的师父,常清甚至不乐意让齐德仲掺和进不可预测的纷争之中,否则以齐德仲的资质,常清完全可以提早传授种种道法,让他早日精进至真心全形,然后自行求证离形去知不成问题。

红山议会之后,常清道人路过帝都玉京城,被国师冯华暗中拦下,问起齐德仲的情况,二人相见无欢,冯华则希望齐德仲能有更多更广的阅历知见。

常清道人答应了,自然也不会反悔,原本回碧亭山之后打算让齐德仲下山游历一番,却不料正好碰上齐德仲自悟断云斩、误杀同门的祸事。

而当发现齐德仲犯戒自废之后,常清道人心中讶异更甚,隐约察觉这便是齐德仲劫数将至,只好顺势将他逐出飞云门外,放于江湖之中。

至于太华门人施药救治、行走世间积德之举,不论有无修行法力,世人皆可为之,然而最应有所为者,正是道友所提的社稷之主。

黎民百姓非我太华门之臣属,而是社稷子民,理应社稷之主照料爱护。若未来终有一日,太华门人无需有此积善作为,说明社稷之主功业已成,届时已证天子境界。”

羽衣轻作为太华掌门,不提门规戒律、不言红山议会,直指世间修行处世之道。但是这番话并没有动摇冯华求证愿心的意志,甚至让他开始放眼乾朝内外,察觉江山已有动摇征兆,于是在世间各地暗中布置。

冯华知晓太华门的态度,所以这些暗中布置的手段,绝非邪魔外道、残害生灵的举动,毕竟器用无善恶,但看操盘弄局者意欲为何,譬如沪海城那座立于地眼之上的灯塔。

文华殿中,齐德仲正在渡劫紧要关口,冯华真人也不禁回忆起过往种种经历,他看见齐镐那兴奋激动的神色,无来由自内心深处泛起一股无力感。

手机用户请浏览 <a href="http://m.bqg8.cc" target="_blank">http://m.bqg8.cc</a>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只有真正去实行修行愿心,才明白有多么困难,冯华自诩手段多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冯华此生行事多有取巧之嫌,瞒天过海唯独欺瞒不了自己。

三十六年前冯华答应了齐镐的要求,还乾朝帝室一个修行高人,而且冯华自己并没有过多干预此子修行,甚至直到鲸骨杖落入他手,都刻意不去探听当年旧太子的情况。

这些年冯华自己也明白过来,他欲求证愿心也被自身求证知见所约束了,如果由他自己亲自调教传授,无非就是如自己那几名弟子一般,想要有所担负还太遥远。

倒不如将其放于江湖之中——这是六年前常清道人在红山议会后回转时,经过帝都玉京城与冯华相见时的商讨。

冯华与常清早年间便已结识,其时常清尚未是飞云掌门。常清也知道冯华的修行愿心,但无心相助也无心拦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